欢迎访问贵州师范学院校友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母校简介
 
历史沿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母校简介>>历史沿革>>正文
历史沿革
2013-11-27 15:13     (阅读:)



教育学院时期




一、创业、成长时期

“文革十年”使我国高等教育遭受到空前的浩劫。粉碎“四人帮”以后,高等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中和在振兴中华民族进程中战略地位与作用重新受到重视。1977年教育部召开了师资培训工作座谈会,谈论和研究了加强师资培训工作的问题,会后,各省市和自治区人民政府恢复或建立了教育学院作为本地区培训中学教师的基地。

1980年经教育部报请国务院批准下发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的文件对教育学院这一类学校性质地位做了原则规定,强调“教育学院是我国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长期存在下去”

1982年8月6日,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对加强教育学院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作了分析(1)“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中学师资力量处于建国以来最低时期,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十年动乱,中学教师队伍遭到严重摧残。中学所增加的教师中,大量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毕业的高初中生,这些教师的文化水平低,又未经过师范的专业训练,教学质量低,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反应强烈,呼吁国家要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在职教师的文化专业水平。(2)提高中学在职教师,教育行政干部的水平,必须加强培训基地的建设,办好教育学院。

具体到我省和我院,情况是这样:

二、学院的批准创办及其地位、性质和任务

1978年7月31日,贵州省教育局向贵州省革命委员会呈送了《关于建立贵州省教育学院的请示报告》。

1978年11月1日,贵州省革命委员会下发[78]黔通字第211号文件《关于建立贵州省教育学院的批复》,省革委会同意建立贵州省教育学院。211号文件对教育学院的性质、任务、规模、经费来源等作了明确指示:贵州省教育学院属大学专科性质。学院主要轮训完全中学和中等师范学校正、副校长;县(市、区)教育局正、副局长;地、州(市)、县(市、区)教育局教研室正、副主任。学院规模暂定三百人。经费从教育事业费中开支,1979年开始招收学员。

1979年8月24日,贵州省编制委员会下发了[79]省编字第65号文件《关于贵州省教育学院人员编制的批复》,省编委同意贵州教育学院人员编制暂定五十名,列入事业编制,由教育经费开支等等。

1982年,国务院[1982]130号文件《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关于<加强教育学院建设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和国家教委教师字002号文件明文规定了教育学院的地位、性质和任务。130号文件规定:教育学院是承担培训中学在职教师,教育行政干部的具有师范性质的高等院校,是我国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明确指出:“要把教育学院逐步办成地区在教学、资料、实验、电化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中心”。

1982年6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在批转贵州省教育厅和贵州教育学院《关于加强贵州教育学院建设的报告》时,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地位、性质和任务。指出教育学院是培养在职中学教师,教育行政干部的成人高等院校,是我国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与师范院校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学院既办本科班,也办专科班、短训班,规模为1200人,教职工编制为540人。领导体制是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黔府[1982]85号文件对学院的任务更进一步明确:全国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贵州的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提高中学、中师、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水平,提高教育行政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并逐步把教育学院办成本地区在教学、资料、实验、电化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中心。

三、区位优越的校址,紧锣密鼓地筹建

学院于1979年3月开始筹建,省里派张信言、吕剑峰、刘展飞等同志负责筹建工作。创建伊始,学院修建一栋6层楼的学生宿舍和1栋3层楼的食堂,行政办公、教学和学生住宿都在这栋六层楼内。有教职工16人,其中工人2名,干部14名(厅局级干部1人,科技教学干部2人)。省编委给的编制暂定五十名,并规定按编制所需人员在教育系统现有职工中调配,不得在社会上招收。不经批准,不得从贵阳外调进人员。

1979年9月5日,学院向省教育呈送了《关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请示报告》,报告中对筹建工作设想分为四点。一、机构设置拟下设办公室、教务处、马列主义理论政策研究室、中小学教育研究室。二、课程设置:按招生对象确定,设哲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经济学,学习期间2年。三、人员配备:根据精兵简政的精神,拟定:1、马列主义理论政策研究室暂定5人;2、中小学教育研究室暂定5人;3、教务处暂定8人;4、办公室27人;5、院领导5人。四、为适应当前工作需要,对现有人员分为四摊:1、基本建设(有4人,由李鑫负责);2、房屋搬迁(有四人,由吴汝霖负责);3、教务筹备(有4人,由胡端四,王毅昭负责);4、物资采购(有3人,由谢祥迪负责)。所有的机构设置中人员的安排总共50人,符合省编委的指示。

1980年2月,省委组织部下文任命张信言为贵州教育学院副院长。1981年6月22日,贵州省委组织部下发了组干任[1981]209号《关于建立中共贵州教育学院委员会及高永清等同志任职的通知》,省委常委会议讨论决定,同意建立中共贵州教育学院委员会,任命高永清任党委副书记,熊荒陵任副院长。党委委员有:高永清、张信言、熊荒陵、刘展飞、王进之。1982年1月,省委组织部下发了组干任[1982]002号文件,任命熊荒陵为学院院长。1982年,组干任[1982]54号文件任命赵连城为党委委员、副书记。1983年的组干离[1983]220号、555号、556号文件和1984年的省宣干任命[1984]66号、组干离[1984]167号文件批准张信言、熊荒陵、刘展飞、王进之、赵连城离职休养。

建院伊始,学院在办学上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如经费,师资,校舍、办学设备等。但最关键的是领导体例、规格要求等不明确。

为此,1985年9月学院向省委、省政府上报了院发[85]33号文件《关于要求落实“进一步加强贵州教育学院建设”的紧急报告》,向省委上报了院发[1985]034号文件《关于贵州教育学院机构级别的紧急报告》学院要求:

1、真正落实“省教育学院享有与师范学院同等地位和待遇”的规定。2、省教育学院属于本科学院,应与其他九所本科院校一视同仁。3、经费和基建投资要“参照对高等师范院校的经费及基本建设投资的规定”标准,予以落实,并且将“基本建设列为省的重要项目,予以保证”。

1985年11月,贵州省委组织部下发了省组通字[1985]91号文件《关于贵州省教育学院机构规格》的批复,同意贵州教育学院按大学本科院校对待。

贵州教育学院初期的创建和发展过程,正如1986年国家教委师范司金长泽司长在有关教育学院工作问题的会议上所说:教育学院的创建和发展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克服了重重困难,现在,教育学院经过了艰苦的创建阶段,已经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建设和培有特色优势的师资队伍

一、多方调集师资,充实教师队伍

学院建设初期1978—1981年没有专职教师,到1982年进了大量教师,当时有教职工171人,其中教师110人。

学院建校初期教师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

(1)由各地区抽调。1980年7月15日,贵州省教育厅下发了[80]黔教政通字第17号文件《关于抽调教师到贵州教育学院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我省教育学院已筹建一年多了,计划80年下半年开学,但教师尚未配齐。教育学院是训练、培养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基地,各级教育部门都应关心和支持,共同把教育学院办好。通知决定从各地、州、市抽调28名各科教师到教育学院工作,其中贵阳市5名,铜仁地区3名,兴义地区2名,安顺地区3名,遵义地区4名,毕节地区3名,黔东南州3名,黔南州3名和六盘水市2名。教育厅对这次抽调教师的要求是:66年前毕业的本科大学生,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效果好,能胜任高中以上的课程,身体健康 。

(2)贵州大学、贵州师大支援我校。1981年下半年,学院抓了师资队伍建设,1983年教师人数已达105人,但其中的骨干教师较少。1982年学院中文,数学两个系设立并开始招生,1983年增加了教育管理系、地理系。四个系在校学生人数320人,骨干教师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1982年《教育部加强教育学院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中提到师资队伍建设时强调: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协商,有计划地从基础较好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高等学校,调剂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充实和加强教育学院的师资队伍。国务院国发[1982]13号文件和1983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高教会议明确要求,老校要求支援教育学院等新建院校。省政府在黔府[82]85号文件中明确指定贵州大学、贵州师大各支援学院二至三名骨干教师。

(3)从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生中选用。1982年,学院进了几十名文革后的首届和第二届本科毕业生。1983年12月,学院上报省教育厅院政字[83]007号文件《关于需要一九八四、一九八五年研究生、大学本科毕业生计划的报告》中说,院党委研究认为:由于学院的基建项目和基建经费到目前为止,尚未落实,现有校舍相当紧张,三年之内在校生只能容纳四百三十人。因此,1984、1985年的进人问题,教师主要进研究生、少量的综合大学和部属师范院校的本科生,需要的行政人员可从一般高等院校毕业生中选留。1983年学院上报教育厅用人计划中,1984年所需计划教师人数37人,包括研究生30人,本科生7人(一定要党员,在计划内任何专业均可,主要承担班主任工作),1985年所需研究生计划,共58人。1984—1985年度用人计划共108人,要人单位有数学系、地理系、中文系、马列教研室,教育心理教研室、化学组、物理组等七个单位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本网站总访问人数为: 人!

贵州师范学院校友办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 邮编:550018 电话:085162772506277228 邮箱:13536429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