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师范学院校友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母校简介
 
历史沿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母校简介>>历史沿革>>正文
历史沿革
2013-11-27 15:13     (阅读:)

(4)从本院毕业生中择优留校。1986年,学院向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委员会呈上了院党字[1986]002号文件《关于从本院毕业生中择优留校工作的请示报告》,报告要求准许学院每年选留3—5%的毕业生充实师资和政工队伍。报告中提到因学院目前的师资队伍状况与在全省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基础教育方面所担负的艰巨任务很不适应,学院现有教师139人,仅占应有教师编制总数320人的43%,师资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比较突出,远不能适应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改变这种状况已成为办好教育学院的当务之急。到1986年,学院过去师资来源的前三个主要渠道实际上已基本堵塞,必须另辟途径。从几年来的办学实践看,在学院学习的学员,一般系有5年以上中学教龄的大专毕业生,年龄大多在28—35岁之间,他们比较熟悉中学情况,了解中学教师培训和提高的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又经过在教院两年脱产本科的系统学习,政治和业务素质都有很大提高。毕业后既可直接在本院担任教学工作,又能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因此,从本院毕业生中择优留校,是解决教育学院师资队伍及干部缺乏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和措施

1986年以前师资队伍现状是缺乏主讲教师,缺学科带头人,缺公共课教师,缺高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师,有的系无法招本科生,就是因为缺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师资。到1986年,学院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1986年4月5日,受国家教委委托的西师调查组的同志到学院调查师资队伍的状况。党委书记朱义甫、院长杨允龄等汇报了情况。调查组同志认为教院在办学很短的时间内,初具规模,对师资培训采取很多措施,办到这种情况很不错。学院汇报的同志提出,希望经费有落实,有保证,教院的师资培训经费在高校中应从优解决,为加快培训师资创造条件。

1986年4月8日—10日,学院召开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会议解决的问题是:统一认识,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到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分析学院师资队伍的状况,尤其是政治与业务素质;针对目前现状,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号召各部门坚决贯彻执行,全院都来关心和支持师资队伍的建设。会议涉及到一些重要问题:(1)抓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国家教委几次派员来了解情况,其中了解师资队伍的建设状况是其调研的主要任务,对我们很有启发;各系招生是招本科或专科,也主要看师资条件。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不可掉以轻心。(2)学院师资队伍的状况总的是数量不足,质量偏低,但结构较合理;学院通过送出去学习的方式培养中青年教师,当时在校的青年教师80%都出去进修过,成效明显,1982年学院开设的主要课都是请外面的老师上,而1986年90%的课都是本院教师开;(3)针对有少数教师不太安心的现状,提出引进人才,配套进人,稳定现有教师队伍,以在职进修为重点,送出去,请进来,边教学边提高。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在政治上切实关心,在生活上予以照顾;职称评定不只看学历,更重要的是看实际的业务水平。通过这次会议,理清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为学院下一步制定措施和办法奠定了基础。

1986年学院工作要点中提出:要以战略眼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尽快促进中青年教师队伍的成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是稳定现有教师队伍,要让全院教师牢固树立起办好教育学院作贡献的思想;学院尽量为教学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各系(科)要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现有教师都要拿出教学和科研的实际成绩来。对有突出成绩的给予精神、物质奖励。还要注意提高教师素质,以结合工作在职进修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大力提高现有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继续把培养重点放在中青年教师上,各系要有计划地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与此同时,重视引进人才,积极引进学有专长,能胜任教学的人来院,尽力解决住房和其他生活条件问题。各系教研室和政工、后勤等部门,都要注意师资队伍的建设,都要为教师的教学、进修、科研和生活排忧解难。

针对有少量教师不安心和教师数量不足的现状,1986年学院制定了《关于稳定教师队伍和引进人才的意见》,在稳定现有教师队伍上提出几点措施:(1)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围绕“为培养人才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这个中心来搞好工作。(2)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各级组织和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师之中,了解教师思想现状,倾听呼声,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认真领会和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文件;关心教师政治上的进步,对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3)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尽力优先安排好教师的住房,增加教学业务经费,为教师进修提高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增加图书资料,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对连续四年担任教学工作,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工作量和履行了教师职责的,可有三个月至半年的学术进修时间。另外,对引进人才提出了原则、措施、把好质量关等等。提出对引进人才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1986年,学院制定了“七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规划强调:教育学院师资队伍的状况关系到能否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办好教育学院的关键。甚至关系到学院的生存和发展。学院只有专任教师139人,其中副教授6人,讲师36人,一般教师28人,助教75人、兼职教师14人,现有教师只能初步满足教学工作的最低需要。由于学院现有教师的数量严重不足,高素质教师缺乏,学科门类不全,远不适应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七五”期间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是学院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规划中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包括能满足各系、科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的需要,能满足以教育科学研究为重点的科研工作的需要,职称结构大体合理等等。

1987年院党发[1987]12号文件强调:学院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必须抓好教师队伍、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其他教学人员队伍的建设,要进一步贯彻落实1986年院师资工作会议精神、修改、完善《教师工作规范及教师工作量制度》等有关师资队伍建设的文件并认真贯彻落实、各系要制定合理的人员编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资、技术人员、其他教学人员的建设规划。要注意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要根据学科建设和教学需要有目的地引进人才,培训教师、技术人员。重点是对中青年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从政治上、业务上生活上关心爱护,严格要求。凡是没有经过实践锻炼的青年教师都要安排一定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学院教师的培训对象是中学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所有教师都要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基层,对基础教育进行调查研究,关心基础教育改革,了解基础教育的状况。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在联系中学实际和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方面为学员树立榜样,教师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工作结合起来,要在思想作风,品德修养,治学态度上给学生好的影响,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1982年以来,学院采取了多项措施培养教师。主要有以下几项:(1)开展教师职称的确定与提升工作。1982年9月下旬至12月底,学院开展了首次教师提职工作,评定耿红江等讲师19人,助教1人,此工作的开展,积累了教师教学资料,建立了教师的业务档案。提升的讲师已成为学院教学工作骨干。1986年下发了院党字[1986]011号文件《关于做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意见》,成立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由院领导担任。成立了院中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由院长杨允龄任主任。为此,学院职称工作走向正规。从1982年只有讲师4人发展到1992年有教授2人,副教授17人,讲师26人。(2)表彰优秀教师。特别是91年加大评优力度,表彰了袁昌文等27位优秀教师,其中1名为获省级表彰的优秀教师。表彰物理系力热实验室、地理系地质标本实验室、化学系物理化学实验室等四个实验室和高勇等十一位实验室先进个人。(3)制定规章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制定下发了院发[1985]38号文件《关于教职工报考研究生,助教进修班,各类成人高校和中专的有关规定》,1986年,制定了《教师工作量试行办法》、《贵州教育学院教师工作规范,考核,奖励暂行规定》、院发[1986]5号文件《关于学院教师到校外兼课的暂行规定》、院发[1986]018号文件《关于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院发[1986]019号文件《关于青年教师脱产业务进修学习的暂行规定》等。(4)进行期中教学检查。教务处组织召开学生座谈会等,了解教学情况,收集课堂反应,并及时向教师反馈意见,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5)支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1989年,学院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培养博士生1名,政教系教师蔡曙山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派遣刘晓平前往美国密苏里州佩恩瓦尼社区大学计算机专业自费公派留学等。(6)制定下发了院发[1990]010号文件《关于新分配到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先到中学锻炼的意见》,强调:作为教育学院教师,不仅能够在课堂上系统地给中学教师传授知识,而且要具有指导中学教师进行教学,实验和从事科研的能力。因此不管是新分配到学院的本科大学毕业生,还是硕士研究生,都必须到中学锻炼一年以上。(7)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院党委对知识分子在政策待遇上都给予照顾,特别是在学院住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专门修建了中知楼。

为使学院教师了解熟悉师专。中学的教学、并锻炼提高,学院于1981年、1984年由多个系派出教师22人去毕节。遵义、安顺等师专任课。1981年至1983年派出51位年轻教师到贵阳一、二、五、六、八、九中,师院附中和龙里。黎平、贵定中学等十余所中学兼课任教。

通过以上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使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得以较大提高。

贵州教育学院是一所建设发展中的学校。国家教委[86]教师字002号文件具体明确了教育学院的特点、当前的任务、办学形式和层次等问题,指出教师进修学校办学要体现师范、在职、成人教育的特点。要坚持多种形式办学,要举办各种层次、各种规格、各种形式的短训班、单科培训班、教学研究班。切实帮助教师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文化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1987年,学院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教育学院办学方向的意见》的文件,强调:从贵州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提高中学、中师、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政治、文化、业务水平;提高教育行政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教育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开展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中学教材教法的研究,并逐步把教育学院办成本地区在教学、资料、实验、电化教育、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的教育中心。1979年至1982年,学院根据(78)黔通字第211号文件精神,边建校边培训教师,筹建系科,举办各种培训班等。

1982年以后,学院根据黔府[1982]8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以学历教育为主,正式招收本科和专科生,同时开办各种非学历教育的培训班、讲习班。

1987年,学院决定在办学形式上,把短期培训作为与学历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种办学形式,体现教育学院的办学方向、特色和生命力之所在。要把短期培训任务同学历教育招生任务一样作为硬指标下达给各个系。把短期培训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衡量一个系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

学院为贵州基础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采取了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办学格局。1992年学院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已建有本、专科九个专业,共26班,学历教育脱产在校生发展到1200多人。开展了函授教育,开办了中学教师、中学校长、教育督促、人口教育和专业证书辅导等各种培训班。培训了部分中学急需的师资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对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起了积极的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本网站总访问人数为: 人!

贵州师范学院校友办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 邮编:550018 电话:085162772506277228 邮箱:13536429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