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到达知天命的年龄,回顾自己走过的路,虽算不上成功人士,但已知足了,已就是说该得到的我已得到了。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总体来说,我觉得自己没做过亏心事,做事待人都以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准则,多行善意。同时已得到很多好人的帮助,在大脑里经常浮现帮助过我的人的形象。常言道:滴水之恩就应该涌泉相报。我没有报达过帮助过我的人,在这里只能选几位经常出现在脑子里的人来记述,以求心理上获得些慰藉。
自行车的故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凭票买自行车的年份,我刚参加工作就骑上永久牌自行车,引来好多人的羡慕和嫉妒,这自行车的来历还得从头说起。
1985年7月,黔西南州兴仁中等师范毕业的我被分配到离县城4公里多的洛渭屯学校任教。这对于1个不满20岁,刚来到一个城市的年轻人来说是那样陌生,简直可以说是听都未听说过。因为,当年3月份,父亲调兴仁师范工作,我从册亨师范随父亲转学到兴仁师范就读,7月中旬就毕业分配。
父亲报完到,马上返回册亨单位办调动手续及搬家,领导叫我在家等着,有人会来叫我去实习。因为我们班的所有学生均已在一个星期前就被安排到兴仁县的各小学去实习了。中午两点,我正在午休,有人在楼下叫我的名字,我翻爬起来在二楼栏杆上回应。楼下站着仰头望的人,问你叫胡荣胜,朱主任(教务主任)叫我来喊你一起去二小实习。后来我才知道他叫刘兴,是班干,现在我俩还算挚友。于是,我随刘兴到了城关二小。报到后,教务处的吴主任把我安排到去二年级实习语文。
我随二年级(2)班的谢光玉老师到班上,她帮我介绍给了学生,然后听她上一堂课。放学,我跟谢老师到办公室的办公桌前,她态度和蔼可亲地说:小胡这几天我有事情,我们班的语文课就由你上,大胆点。接着,我就认真备课,按课表上课。一周后,谢老师回来说,不错呀小胡,继续上。
实习期间有事无事我都喜欢往谢老师家跑,他家在县政府宿舍一栋小瓦房里,虽不宽,但清静,每次我去谢老师对我都很好,就像姐姐带弟弟一样。她说:她是安龙人,我们是老乡,随时欢迎你来玩。后来实习结束,我依然是她家的常客。
毕业的那个暑假临近开学的一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样去谢老师家串门,她问我分配没有?我说:分了,分在洛渭屯学校。她说:那是在城关区,你尤叔(谢老师的丈夫)就在区公所上班,他经常去,远是不远,离城有三四公里。这样吧,返正你尤叔要去省委党校读书,他刚买的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你拿去骑,放着也是放着。我说,这我得回去问问父母。回来将此事告知父母,他们说现在永久牌自行车要凭票才能买到,那还不好吗!于是,我一参加工作就骑上了永久牌自行车,同我一起工作的同志,他们每天都是从城里步行近1小时到落渭屯学校上课。
从此,谢光玉老师,不仅是我师范实习的老师,而且还是我踏进社会的第一位老师,对我可以说是给予了无微不致的关怀。直到后来1988年我去省城读电大,她改行到兴义市地税局上班我们才很少接触。不过,我去兴义还是到她家里玩过几次。前年寒假,娃娃在兴义补课,我去陪娃娃,又去看谢老师了,明显感觉她老了。但是,谢光玉老师待人还是那样热情,关怀还是那样无微不致,彼此的感情还沒有变。
祝谢光玉老师,健康长寿,寿比南山!
荣胜,是位有心人
荣胜,是位有心人。这是2004年我出第二本诗集巜深山红叶》签名赠送时任《黔西南报》报社社长董朝阳老师时他说的一句话。
董朝阳是我的老师还得从1995年说起,当时他任黔西南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负责人。在他的帮助下我第一次参加黔西南州文学笔会——贞丰第九届三岔河之秋笔会。并且笔会后州文联主办的文学期刊《金山角》贞丰三岔河笔会专刊,开辟二页专栏选登我的诗歌。在那次笔会上我除了结识州内的作家、诗人外,还面对面地与全国著名作家诗人田景丰、海梦、李发模等文学前辈们交流。
笔会,最令人难以忘记的是,在参观纳孔布依古寨进大门时,海梦老师一声“民族团结万岁!”;南鸥老师:“我是贞丰三十万人民的儿子!”喊出了大家的心声。更值得一提的是,笔会上我结识了哑默、朱吉成老师,他们两人后来成了我终身难忘的老师!
董朝阳老师,最令我感动的是1996年9月,我在北京鲁讯文学院作家班上学,10月,他作为贵州代表去北京参加全国文联代表大会晚上打来电话问候,说有时间要来鲁院看我。当时,我好激动。后来不见他来,晚上我赶去他住的宾馆找他,遇他外出未见着。晚上10点过钟,他打来电话说:“临时组委会安排去参加臧克家老先生的诗歌朗诵会。荣胜,这样吧,我调州广电局了,你回来来玩。”
假期,我从北京回来过春节就去兴义找董朝阳老师,在他办公室交流了半个小时,他开导我的人生,拨开我心中的雾。之后,他又约我到他家里做客,我真的去了,我俩除深层次的交流人生话题外,董朝阳老师还送我几本书,其中有他的散文诗集《高原潮》;康后元老师的《红丝线》;他、黄健勇、枕木老师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集《金奖之师》。我带回来拜读后受益匪浅。
1997年6月,在鲁院读书的我,正在为7月份结业后自己的走向发愁,董朝阳老师打来电话说:荣胜,你还是回来吧,前几天,我跟你们县委书记在一起交流提到你,他说叫你回来,如果愿意在兴仁工作他帮你调进县城,如不愿意他们负责放行。于是,鲁院毕业后,我选择了回家乡发展。当时,和我一起到北京鲁院读书的几个外省同学,听说后都哭了,说:“贵州那么边远,你家乡那么落后,你还回去干嘛!”不过,我还是选择回来了。
回来后,我选择调邻县家乡安龙工作,确实兴仁领导也签字放行了,但因我兄长把握不当没去成。于是,在兴仁郊区原校陆关中学继续教了一年书,因为,喜欢写作1998年8月调兴仁县史志办工作。1999年底,县里筹备成立县文联,又因为我喜欢写作调文联工作。在兴仁文联一干就干到2016年4月份退休。
在文联工作跟文学的缘分更接近了,200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二本诗集《深山红叶》。出版时,我在诗集的前面用铜版纸插了一页与董朝阳老师的彩色合影照。于是,送书时董老师就说了前面的那句话。
董朝阳老师,任《黔西南报》报社社长时兼任有黔西南州作家协会主席,因我在县文联工作又是县作家协会副主席与之打交道的机会就多了。2004年,我们兴仁作协与州作协联合举办了“黔西南州文学笔会”,全州八县(市)30多名作家聚集兴仁畅谈文学。州作协活动我都参加,每一次聆听董朝阳老师的讲话,对我心灵都是一次震撼和洗脑。记得在黔西南州顶效文学笔会上,董朝阳老师谈了自己的创作体会,强调作家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不断地开拓创新精神。让我终生受益,激励我对文学创作的探索。后来,我不仅写诗歌,也写散文、小说、戏剧等。
现董朝阳老师已退休8年了,一次在州政府后面巷子遇着他,彼此还那样亲切,对我还那样关心。在我的人生旅程中,董朝阳老师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一直激励我前行。谢谢您,董老师!
七旬老人路灯下的送行
2018年10月,我去贵阳清镇参加"贵州省散文学会年会",会中获悉哑默老师的手机号,与哑默老师联系他同意见我,于是,年会散会后我与雷智贵老师一道搭乘会员的车返回贵阳花果园。下车,我电话与哑默老师联系,他说在花果园中央商务区他的书房等我。我步行到中央商务区,哑默老师怕我找不到老早就到楼下路口处等候。见面后,我随哑默老师乘电梯上楼,他书房在10多层楼。一进门见屋里很宽敞,完全是一位作家书屋的布置,很大气。哑默老师说,一般我不在这里住,多数时间是在小河那边。今天你来,怕小河那里难找,特地从小河赶来这里见你。不过,一般的文朋诗友见面我都安排在这里。
闲聊几句后,我把2013年自己出的第三本诗集《生命谷》、散文集《太阳的摇篮》呈送给哑默老师。他翻了下说,荣胜,这些年不错啊,连出了两本书。于是,他从抽屉里拿出近年他出版的哑默散文随笔全编《岁月起伏,如山丘》书签名赠送我。我顺便提出希望他再送一本文集选编《墙里化石》,其原因是前几年我的那本被一位老师拿去看了要不回来。他停顿了下,后来还是从书柜里翻了一本,签上“再次赠送荣胜。”六个字递给我。我连声说谢谢,表示回去一定要好好保存。
我说:哑默老师,你今年多少岁了,怎么精神气质还那么好?他回答说:“今年76岁了,从花溪走到这里(花果园)没问题。我惊呆了,于是,就请教哑默老师健康的问题,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的健康密码。我回来照哑默老师说的做了,确实感觉效果不错。
在哑默老师书房时间过得真快,看表已过7点。我与车主约定的时间是7点半钟来花果园接我。我匆忙地出门,他看我急,说下次见。他跟了出来,我不要送,他硬要送。下楼已过旁晚,街道两旁的路灯已亮,我边走边联系驾驶员,驾驶员紧倒都找不到我的位置,我又是发位置,又是报路牌,哑默老师在旁边也急了,他说,拿你的东西我拿。我哪里忍心让76岁的哑默老师给我拿东西,后来见他生气,我才将一袋20多斤重的书递给他,一心一意的联系车。于是,贵阳花果园街道人行道上,出现了老师追学生的一幕,不,是“父亲”送儿子的一幕。因为,他知道当晚我还要坐4个小时的车才到家。
接识哑默老师是在1995年贞丰召开的“贵州省诗歌笔会暨第四届散文诗研讨会”的餐桌上,笔会结束时的最后一次集餐。我和省里的几位老师坐一桌,坐我对面的哑默老师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回答后,他说回去寄一本书给你。一周后,果然收到哑默老师从贵阳寄来他的诗歌、散文诗《乡野的礼物》书。我认真拜读,走进了哑默老师。后来,我到贵阳野鸭中学的教师宿舍楼找到了哑默老师,他对我很热情,我呈上贵州人民出版社给我出版的诗集《木叶的旋律》(2人著)。哑默老师说,你的一生跟文学有缘,要好好珍惜。当时,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今天看来果真如此。
调文联工作后,我到贵阳出差又去看哑默老师。这时,哑默老师巳搬到贵阳公园南路来住,住的地方下面是商铺,他住二楼,听说那里还是贵阳文友聚集的地方。我出书,哑默老师为我修改稿子和为我诗集《深山红叶》写序言也就在此,同时,我到贵阳改稿也就在此。在那里我结识了安顺诗评家张嘉谚、诗人评论家梦亦飞、社会活动家雷智贵、师大客座教授吴若海等人,同时,他们对我的诗给予指导。一位女诗友还在哑默老师那里朗诵我的诗歌。雷智贵老师赠送我他的作品集《即感录》和一套他的风光摄影作品制作成的明信片。与梦亦飞、吴若海他们一道去贵州师范大学参加学术研讨会。在哑默老师的推荐下,我还参加了由梦亦飞他们牵头在贵阳花溪公园碧云窝举办的全国民间诗会。当时,北窗、黄礼孩、粥样、东荡子、向卫国等国家级诗人出席,我们贵州的何锐、李寂荡、王付、哑默老师等40多位诗人出席。此次诗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哑默老师一出场,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诗会上东荡子的发言,读人理论让我终生受益。后来诗评家向卫国,粥样,还专门为我的诗歌写评论(两篇评论已收录我《深山红叶》诗集)。几年后,粥样到贵阳来专访哑默老师,特从省城来兴仁看我,并给我带来了哑默老师开的读书清单。同时,他还采访了我们兴仁屯脚的铜鼓文化和书法家周刚老师。
我在哑默老师处还获得了北京鲁院同学孙文涛在《诗刊》当编辑的信息。寄去诗集《深山红叶》交流,他回信说,哑默老师写的书序不错,比北京某些大作家都写得好!还在当年的《诗刊》上给我发了书迅和寄来了他的著作《大地访诗人》等多本诗集。
哑默老师,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既是师长,又是学长,同时,还是父亲。他正如我在诗歌《走近哑默》中写道的:“红红枫叶 在秋天/文学殿堂的/守灵人/吟唱歌 倾听/虔诚之心伸向遥远……"
李虹老师的四个希望
四个希望,是1995年贵州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李虹老师对我说的四句话,一直铭刻在我心中,激励我前行。
1994年9月,文艺编辑室的李虹老师是我问了多次才找到的。当时,我送5弟到贵阳商业专科学校读书。下午4点过钟,办完入校手续后,我就去找贵州人民出版社联系出版诗集的事。当时问了8次才找到出版社文艺编辑室,见办室里有人我问,李虹老师安排我坐下,倒了一杯水给我。她说:你介绍下自己的情况,我站起来双手递去一沓诗稿,回到座位介绍我的情况。李虹老师一边听我介绍,一边翻阅诗稿。我介绍结束时她也翻得差不多了。
李虹老师说,小胡你知道出书有多难吗?第一、书稿要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第二、出书要有一定经济实力;第三、书号审批非常难。今年的书号已经没有了,要等下一年看能争取到不。不过,你要相信,一坨金子,不论把它放在哪里总是要发光的。这样吧,你回去抓紧把你原来写的一些不成熟的诗稿再作修改,争取早点再送些诗稿来。我这点帮你争取下,看能否争取到书号不。于是,在她办公室的书柜里取下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她女儿张云端诗集《云儿悠悠》,贵州人民出版社社出版的《中国百家乡土诗选》《中国百家现代诗选》等10多本文艺书送给我。谢过,我离开了李虹老师的办公室。
1995年1月,我再次到贵州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找李虹老师,一进门李虹老师就说,小胡对不起你,因为考虑到你刚读书(成人读书)回去又在乡下教书没钱。你出书的事情是这样定的,给你和剑河县的文玉深两人免费合出一本诗集,书出来后一个给400本书抵稿费。希望通过帮你出这本书为下一步你出个人集子奠定基础;希望你不要像有的文友那样取得点成绩就停止不前;希望通过帮你出这本书为改变你目前的工作环境起到推波助浪的作用;希望通过帮你出这本书为你今后接交文朋诗友搭建交流的平台。具体出书的事情,我们编辑室的朱吉成老师会跟你联系。当时,我谢过李虹老师就离开文艺编辑室,到贵阳科学路66号省作协办公室去问自己加入省作协的事,完后就回兴仁。
后来出书的事,文艺编辑室的朱吉成老师通过书信跟我联系过几次,主要讲诗稿的修改,提供生活照等事宜。最难忘的事,朱老师写好诗集序言《诗坛:大山的儿子在寻路》后,寄来复印件,叫我拿给当地报社和文艺期刊登载宣传。
就在当年的贞丰三岔河之秋文学笔会上,朱吉成老师对我说,荣胜,不知道你来参加笔会,要是知道给你的书带几本来就好了!这样吧,会后你抓紧时间到贵阳来找我拿诗集《木叶的旋律》。一个周末,我去贵阳提书,打电话给李虹老师说:“今天来贵阳提书,想来看看您。”她说:“我这里远难找,你就不用来了,直接去找朱老师提书就行。”于是,当天我就到朱老师家提书。朱老师送我一本他的诗集《爱情八行诗》,我提起新出版的诗集《木叶的旋律》就回家了。
李虹老师,从提书到至今我没有再见过,不过,她对文学青年无私奉献的扶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并影响我的一生。今天,我要由衷地说一声:“李虹老师,你的四点希望我实现了,谢谢您,祝您健康长寿!”
英雄所见略同
1995年我出版第一本诗集《木叶的旋律》后,曾一段时间感觉写出的诗歌不如前几年,对于爱诗如命的我来说非常痛苦。于是,带着寻找解决诗歌创作问题的良方,1996年9月,我选择了到北京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班深造。到鲁院后,有的同学对我的诗歌,他们说:那不是诗,是大白话,我不知怎么回答。一天晚上,我们几个同学在鲁院门口附近餐馆聚餐,山东的一个女孩,是我们作家班最年轻的同学,她说:胡荣胜的诗,那叫什么诗呀;简直是大白话。鲁院一位年轻的老师说:你不能这样说荣胜的诗,荣胜,只要继续努力,今后在中国诗坛上会有一席之地的。这位老师是第一个给我继续创作诗歌勇气的人!遗憾的是今天我记不起他的名字了!
鲁院开学大概一个月后,学院从西北工业大学请来张孝评老师讲一周的诗歌创作,张老师住鲁院招待所。一天晚上,我拿着诗集《木叶的旋律》来到张老师的住处。张老师在看学员的作品,我进去自我介绍后,张老师拿着我递给他的诗集翻,现场读了我的几首诗,然后说:荣胜,你的诗不存在语言的问题,而是生活阅历的问题,还说:你的诗语言很好。后来,张老师对出我书的贵州人民出版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你们贵州人民出版社近年出版了一套古藉书在全国反响不错。看,你这本诗集,无论从装帧设计,还是从版式的构架及纸张质量都比他们这些(指他桌上放的几本学员送的书)都强。从此,坚定了我诗歌创作的信心。
上鲁院时,学院给我们诗歌班的同学都安排了指导老师,我的指导老师是《诗刊》社编辑雷霆老师。一天下午,我拿着自己在鲁院创作的诗歌,到《诗刊》编辑部去找雷霆老师,在雷老师办公室,他看了我的诗作说:荣胜,你的诗歌就像春夏秋冬四幅画,给人感觉到了四季的变化,但看不到感人的地方。我问雷老师,那我的诗是不是语言的问题?他回答说:不是语言的问题,你的诗歌语言很好,不像有诗人写的诗歌,语言晦涩,连我们编辑都看不懂,你说读者能够懂吗?不过,你想过没有,春天感人的地方在哪里?夏天感人的地方在哪里?秋天感人的地方在哪里?冬天感人的地方在哪里?当天,雷霆老师还送我一本他的诗集《雷霆诗选》,我就离开了他的办公室。
当年春节,我从鲁院回来兴仁过年。一个周末,到兴义师专中文系系主任,教写作的吴厚炎老师家拜访,吴老师说:荣胜,你的东西是流,像水一样是动的,你要想办法充实源头的东西,使他沉淀。其实,今天,人们把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源头上看它是不存在的。
春节过后开学,一天在鲁院同学王晓露的寝室遇见全国著名诗人李发模老师。因为,我们都是贵州人,彼此又在贞丰三岔河笔会上见过,交流起来很轻松,我拿创作的诗稿给李老师看,请他指导。他说:荣胜,你的诗就像江上的船,给人只看到船,看不到江。你想过没有,船能够离开江吗?船要靠江来托起呢。还说:你们班鲁橹的诗写得不错,你好好向她学习。
诗是我的爱。2013年,我的第三本诗集《生命谷》编辑出版时,在兴仁旅居北京的乡友黄长江的策划筹办和北京房山区文联的鼎力相助下,“胡荣胜诗歌交流会”在房山区政协202会议室举行。出席诗歌交流会的有中国当代大师级著名诗评家、词作家、诗人、作家、书法家张同吾、石祥、峭岩、张瑞田、凸凹、赵大力、徐新国、谢锐、刘泽林、赵思敬、侯振海及我鲁迅文学院的同学广向荣、邓大洪、武文胜和房山区文联的诗友30余人。
诗歌交流会上,著名诗评家、书法家,中国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张同吾说:胡荣胜的有些诗作很精致、很优美,也很俊绝。在语言的把握上也有自己的美学追求。不足之处是,语言方面再严密一些、再美一些,并再多一些个性化的东西。著名词作家、经典歌曲《十五的月亮》《望星空》词作者石祥说:发展是硬道理,说诗歌发展也是有道理的。胡荣胜的诗尤其是他的精短小诗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发展的一面。发言过程中,他激动得六次站起来点评我的诗。他情不自禁地说:如《石磨》,一首古老悠长的歌。就一行,这就够了。多长的内容也融入到了里面。并对胡荣胜的《男子汉》《颐和园苍松》等短诗也作了高度的点评。著名军旅诗人峭岩则通过石头和佛的对话,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诗歌需要很深的生活磨练和积累。胡荣胜的诗总体是好的,但相当一部分诗作也还需要再作锤炼。著名作家、书法家张瑞田说:胡荣胜的诗大多短小别致,正适合了当前快餐文化的时代需求。著名作家、房山区文联主席凸凹说:胡荣胜的诗,我是非常喜欢的,读来会心处很多。他的某些诗作体现出了生活在底层,但对生活抱有乐观态度的特点。如《电》:山里人盼电/犹如孕妇想吃酸菜。读来韵味深长,没有亲身体会是写不出来的。
同时交流会结束凸凹老师总结时说:祖国边远山区一位小县城诗人的诗歌交流会能在首都北京召开,并且当今文坛顶尖级的人物出场,并被诗人的作品所打动,争着发言,真是不容易。总体看,今天胡荣胜诗歌交流会,不输在中国作协十楼那堂皇门面下的诸种研讨。
一路走来,是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伴我度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激励我扬起生活的风帆,向遥远的彼岸寻找阳光。让文学之树常青,艺术的河长流,是我毕生的追求!
作者简介:胡荣胜,笔名盛林,男,汉族,1966年生于贵州安龙,本科文化。曾担任兴仁县文联副主席,《兴仁文苑》期刊常务副主编。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988年开始创作,已在多种报刊及出版物上发表文章。诗歌获1994年中国“鲁迅奖”、跨世纪文学艺术创作与理论研讨会优秀作品评选贰等奖。2004年长篇报告文学《太阳的摇篮》获“毛主席让我站起来,邓小平让我富起来”东方红杯全国大型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竞赛一等奖。2009年理论文章《挖掘和保护兴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思考》获第三届贵州民族民间文化青年论坛论文评选二等奖。2015年诗作《鲁础营》获贵州省“泛亚杯”诗歌大赛三等奖。2016年春联《共同致富》,获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作协主办的全省第二届“弘扬我们的价值观•家家户户贴春联”原创春联征集有奖活动银奖。2020年散文《为了一句承诺》获省“贵元”杯征文活动三等奖。出版有诗集《木叶的旋律》(2人著)《深山红叶》《生命谷》三部、散文集《太阳的摇篮》。《生命谷》《深山红叶》中国现代文学馆、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