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教育学院今天已更名为贵州师范学院,校址也从河滨公园旁的雪涯路搬到了乌当区的高新路上,但是那些年在教育学院工作生活的一幕幕场景,依旧还会在不经意间闪现在脑海里,因为那毕竟是我们曾经青春闪耀的岁月,是难以忘怀的人生过往。如果要从这些流逝的岁月里撷取几朵浪花的话,我想选择自己的三次演讲经历,写下它们,向贵州教育学院致敬!向我们青葱般的年华致敬!
第一次演讲是在一九九七年九月。那时我刚从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毛遂自荐来到了当时的教育学院历史系工作。记得当时在自荐信中许下过这样的誓言:我愿意为贵州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被学校接纳以后,怀揣着万丈豪情走上了工作岗位,渐渐地才发现,虽然也早就有心理准备,学校的许多条件还是确实差强人意:教学楼就一栋,操场旁边就一栋学生宿舍,后面简陋的食堂,学校硬件设施着实够呛。尽管如此,既来之,则安之。在历史系老师们的关心帮助下,我逐渐适应了工作环境。在被派到我省册亨县民族中学支教一年后,我又回到系上。九月份,刚一开学我就被系里安排担任九七级新生的班主任。正当我刚迎来新生,还在为如何面对着一个个年龄多数比我大的学生而心中打鼓的时候,当时的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姜东老师来到了历史系,告诉系主任马先彦老师,新生开学典礼上要找一个教师代表发言。马老师正在犹豫不知找谁来完成这个任务时,目光落在了我的身上,他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笑眯眯地说:“唉,韦丹,你去嘛,试一下。”我顿时不知所措,倒不是怕上台发言,只是觉得这个任务应该是年纪大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才能胜任的,我一个初出茅庐的菜鸟怎能担此重任?姜东老师也带着怀疑的眼光打量着我“恐怕不行吧?”“可以的,就是她去了!”马老师的口气已经不容推辞,“好嘛,那就这样定了哈,你要帮她看看发言稿。”姜老师匆匆地走了,这个烫手的洋山芋就这么落在了我的身上。虽然忐忑不安,但毕竟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我只有硬着头皮开始构思讲话的内容。考虑到这些学员进校时的心理,我在发言中实事求是地谈到了学校的校舍简陋,设施不足的问题,一方面祝贺他们获得来到这里继续学习的机会,一方面为学校的硬件不足对他们进行安慰,同时也直言这就是目前贵州教育所面临的现状,鼓励大家更多地为改变此状况而努力。这份稿子马老师看后稍作修改,就让我开讲了。记得开学典礼那天,我坐在主席台下,主持人在学生堆里找不到我,直到请教师代表发言时,我才冒出来。在学生们略带惊讶的目光中,我用了短短两分多钟结束了讲话,学生们却给了我热烈的掌声。我想,他们的掌声是对我演讲中的坦诚给予了肯定。
第二次演讲大概是在二零零六年的年底。当时学校有的学生在青年路团校校区,有的在小河校区,本校校区也有部分行政办公,是被大家戏称为“狡兔三窟”的时期。我也早已经从历史系转到了中文系工作,成为了一名古代文学教师。因为不时要奔波于团校、小河校区之间,在教学的同时兼任了中文系的团总支书记,而家中孩子幼小,所以整天疲惫不堪。而正在此时。我又接到了学校宣传部和系领导交来的一项任务,要我代表学校参加省里高校教师关于师德师风的一个演讲比赛。说老实话,演讲真不是我的强项,但可能当时学校年轻教师较少,而我又在中文系,这个任务就有点儿当仁不让地落到了我头上。怎么办?推是推不掉了,只能咬咬牙迎难而上。于是开始写稿子,背稿子,练习演讲的技巧。记得我那篇演讲的题目叫《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主要是从教师应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知识积累,以及从小处着眼完善师德修为的方面来进行演说。其中一方面以教育学院的学生为例,讲到了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离开家乡亲人,来到学校深造;另一方面还以中文系颜迈老师为例,说到了他在日常教学中的两个小细节给我带来的关于教师应用自身的德行给学生以身教的启示。演讲稿有些长,而且不像演讲稿,更像一篇议论文。比赛的时刻终于来到,赛场就在学校河滨校区七楼的小礼堂。虽然自认为稿子已经很熟悉,但轮到我上场时还是出了点问题。因为那几天繁重的课堂教学用嗓过度,我站在台上才刚开始用深情的语言引起了评委的注意时,突然声音就卡在嗓子眼里出不来了,任凭我努力挤了半天,还是没发出声响。彼时彼刻,我觉得时间都已停止,台下的观众有的以为我是因为煽情而哽咽了,正向我投来期待的目光……但当时间已过去将近十秒时,大伙儿就认为我一定是忘词了,有人开始笑起来。但幸好我终于还是挤出了声音。演讲继续进行,但我已没有了冷静沉着,接二连三地忘词和语塞。比赛的结果可想而知,就在自己的主场,却仅仅得了个优秀奖。我抑制不住对自己的自责,更无颜面对领导的目光。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次演讲已被人们淡忘,我也没有再去想它。令我有些许欣慰的是,学校宣传部后来把我的演讲稿全文刊登在了为迎接零八年转制评估而制作的校报特刊上,颜迈老师也看到了那篇稿子,认为写得“还像篇文章”——已经是对我很大的褒奖了。
第三次演讲是在零七年九月,应该是在教师节后没有多久,一座崭新的孔子塑像将要在学校河滨校区落成。落成典礼上,学校安排要有教师代表发言,任务交给中文系,系主任徐基儒老师推荐了我,理由是我是古代文学教师,教的是先秦文学,对孔子比较熟悉。这个理由较为充分,我也没有推辞,心想能够在孔老夫子面前讲话也是一种荣誉。为了这次演讲,我精心作了准备,查阅了关于孔子的资料,从中提炼了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视教育作为毕生大事业的精神,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思想,“学、思、行结合”的教学法,以及他的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作为,以此激励广大学生在孔子的目光中,在他的思想精神的启示下,承担起振兴教育学院、振兴贵州教育的重任。演讲的当天,我又出了点小状况。典礼在课间举行,而第二节课我正好在教学楼的十三楼上课。下课后在从拥挤的楼道里下到操场上时,仪式已经开始,主持人在找不到我的情况下,只有让本该最后讲话的石培新院长先讲,最后我才接过了话筒。尽管如此,那天的演讲是我自己较为满意的,我也从在场老师和学生安静的聆听以及过后热烈的掌声当中感受到了大家的赞许。过后,宣传部部长姜东老师告诉我,校领导对我迟到现场的表现提出批评,但对我的讲话给予了表扬,说我对孔子的精神提炼得好,也结合了学校的学生的现实。想来这应该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演讲。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如今那一次次的演讲已变成了过去,但无论失败或是成功,都是难以忘怀的记忆,因为它们就是我人生一路成长的脚印,伴随了教育学院一路发展的历程,是一个教院人到师院人的转变中永远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