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方是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现为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先后在贵州省博物馆社教部、陈列部、藏品部和研究部等业务部门从事过多项业务工作。作为今旦先生的三女儿,吴一方从小受到苗族文化的熏陶。参加工作后,吴一方在进行博物学研究的同时,尤其致力于少数民族文物与文化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
苗族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一个美丽的苗家姑娘,在大洋
彼岸掀起传播苗族文化的排浪
时光返回到2006年。大洋彼岸,“美国民间文学学会”年会在威斯康辛州密尔沃基市召开。当一个美丽的苗家姑娘身着华美的苗族银饰盛装、唱着蝴蝶妈妈的苗族史诗出现在讲台时,全场响起了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2006年,吴一方在威斯康辛州 密尔沃基市苗族家做客
会议结束后,苗家姑娘应邀到俄亥俄州立大学、威斯康辛州立大学作苗族史诗专题讲座,并与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马克•本德尔合作,进行了题为Silver Butterfly Mother (《银光闪闪的蝴蝶妈妈》)的精彩互动演讲。
2006年,吴一方在威斯康辛州 密尔沃基市考察苗族学校
这场盛大的苗族文化交流活动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位美丽的苗家姑娘成了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被誉为苗族史诗的“living fossil”(活化石)。
2012年,吴一方在榕江县征集苗族文物
这位美丽的苗家姑娘是谁?她就是我校2006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文物鉴定与研究方向在职研究生。贵州省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民族民俗文物专委会理事、贵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贵州省苗学会会员吴一方。
2012年,吴一方在剑河调查苗族史诗文化
一家人用六十年心血打造一部
惊动海内外苗学界的苗族典籍
1983年,一部流传于贵州省黔东清水江一带的苗族民间创世神话叙事诗《苗族史诗》横空出世,这是由贵州著名苗学家今旦先生和他的老师马学良教授(著名语言学家、民族学家)共同收集、整理和译注的苗学典籍,在世界苗族语言文化历史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85年,一个名叫马克•本德尔的美国学者千里迢迢来到贵州,敲响了今旦先生家的房门。而跑来给马克开门的,是今旦先生尚在髫龄的小女儿吴一方。
1956年7月12日,今旦(左二)在镇远芽溪调查苗族文化
这个美国学者突如其来的造访,让今旦一家十分的错愕、十分的感动。今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苗族文化学者,建国之初,他曾谢绝了中国人民大学任教的机会,毅然投身苗族文化事业,正是因为他意识到中国的苗族文化,一定会在世界拥有自己的位置和他责无旁贷的苗族文化责任,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苗族古歌的搜集、整理及研究工作,出版了多部苗族古歌著作,发表论文多篇。《苗族史诗》一书,就是在老师马学良的指导和参与下,他花费了整整三十年时间完成的心血之作。
1983年出版的苗族史诗封面
美国学者的突然造访,让今旦先生意识到:自己数十年来呕心沥血所进行的苗族语言文化历史研究,终于在大洋彼岸涌起波澜,让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他再次吹响了家庭的集结号,由老爸今旦,老妈杨美桃,二女婿覃东平,三女儿吴一方,小儿子吴一文等,构建起了一个“苗族文化守望者之家”,决心再用三十年的时间, 让《苗族史诗》多语种地走向世界。
2004年7月22日,七十五岁高龄的今旦(中)在剑河家乡进行苗族史诗文化田野调查
2012年,一部长达80万字的鸿篇巨制《苗族史诗》苗、汉、英三语版,由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由吴一文、今旦重新进行补充、整理和修订,英文翻译者则是马克•本德尔、吴一方和葛融。
《苗族史诗》三语版的问世,吴一方无疑是一座绕不开的桥梁:她是这个特殊团队中唯一兼通苗语、汉语和英语的人。
2013年6月,吴一文在采访剑河著名歌手吴福你
吴一方:搭起苗、汉、英三种
语言文化历史之间的沟通桥梁
当年那个曾经为美国学者马克打开自家大门的小女孩吴一方,怎么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她又为马克打开了另一扇门。
吴一方是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先后在贵州省博物馆社教部、陈列部、藏品部和研究部等业务部门从事过多项业务工作。作为今旦先生的三女儿,吴一方从小受到苗族文化的熏陶。参加工作后,吴一方在进行博物学研究的同时,尤其致力于少数民族文物与文化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
贵州省博物馆研究员、博物学专家、苗学专家吴一方
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吴一方,经过刻苦努力,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还自学完研究生英语公共课的指定教程,并且通过成人高考进入了贵州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取得了本科学历。此后,她的苗族语言历史文化研究突飞猛进,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突出的工作业绩,荣获贵州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1次,获国家民委、文化部和贵州省委宣传部授予的省部级工作奖共计3次。
吴一方参加世界首届苗学论坛
2009年夏天,世界民族学人类学大会在美丽的翠湖之滨——云南大学召开,吴一方与马克•本德尔不期而遇。此前,马克教授正在应邀承担《苗族史诗》苗、汉、英三文对照版本中的英译工作。由于文化差异,翻译中遇到了许多疑难。此时遇到吴一方,让马克•本德尔教授欣喜万分。于是,在紧张的会议之余,他们坐进校园一家咖啡吧,“苗汉英”三语并用,逐一讨论解决翻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几天悉心的交流,为马克教授解开了不少的疑团。他说:“这项翻译工作太难,今后你的工作量很大,三种文本的每个字词都必须经过你的眼睛,你是往返于三种语言间的桥梁,所以这项工作离不开你”。
吴一方在贵州省博物管展厅现场辅导讲解工作
马克教授回国后,他们通过越洋电话和电子邮件,进行了长达4年之久的问题讨论。等到新版《苗族史诗》付梓之时,他们讨论的邮件已有200多封,收集起来,简直就是一本厚厚的苗学研究专著。
吴一方与马克教授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联合教学讲授苗族史诗
吴一方认为,真正成功的翻译工作,不仅是不同语言间文字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不同文化的传译。她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节假日的难得时光,放弃了与家人团聚,放弃了陪伴孩子,独自乘坐客车,不顾旅途艰辛生活不便,定要去探访遥远的苗族村庄,因为那里才能追寻到苗族文化的根。
吴一方在苗族文化节目专家论证会上发言
在《苗族史诗》整理、补充、翻译、出版中,吴一方多年在苗、汉、英三种语言中来回穿梭,把中外致力于苗学研究的学者连缀起来,最终成就了一部恢宏的苗族文化宝典。
感恩母校与恩师们的培养造就
寄希望于源源不绝的后起俊彦
在苗学研究中,吴一方除了参与《苗族史诗》(苗、汉、英三文对照)的资料收集整理、文字翻译等大量工作外,还出版了《阿哥阿妹》《宾主情谊》等专著,发表《苗族蜡染艺术作品中的“眼睛”》《针尖五彩绣诗情》《苗族诗歌中的兴观群怨》和《苗族口传文学经典的跨文化传译一一<苗族史诗>三语翻译刍论》等学术论文20余篇,从而奠定了了她在苗学研究中的学术地位。
2013年,吴一方在紫云县考察亚鲁王苗族英雄史诗
在谈到对母校学子的期待时,吴一方深情地说:
“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是一片由百川竞流汇聚成的汪洋,中华民族的每一份子,无论你属于五十六个兄弟中的哪一个,都有责任都有使命,都要矢志不渝地当好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与守望者。代有传人,生生不息,直到永远。感恩母校与恩师们的培养造就,寄希望于源源不绝的后起俊彦,家乡的腾飞与中华民族的真正崛起,责任与荣耀都在你们身上!”
文字:祈 静
审核:王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