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师范学院校友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校友刊物
 
校友文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校友文苑>>正文
一个特批的进修考试名额
2015-10-26 21:02 钟吉刚    (阅读:)

 

1988年春天,报考省教院进修的名额分配到了各个中学,当时我正在开阳三中任化学教师,听说学校分得一个化学专业名额,非常高兴,在此之前我们学校化学专业一直没有得过名额,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专业都有过,这些专业的同事都有去进修的了,只有化学专业没有,这次有了,真的很高兴。认为机会来了,可以争取完成本科学历了。当时能通过进修完成本科学历的学校主要是省教育学院。所以大家都想得到进修的机会,完成本科学历。

由于在1977年恢复高考之前的十几年时间,我们国家都没有举行过高考。大学已经不是大学了,没有办法培养人才。国家当时人才奇缺,七七年急急忙忙举行了文革之后的第一次高考,知青和中学生都感到希望的来临,踊跃报名参加高考,当时的录取率因为十几年没有高考,累积参加高考的人很多,特别是下乡知青,更是想通过高考考上大学、大专、中专甚至技工学校而回到城市。他们有些人已经在农村、在边疆呆了十几年。回城市的希望渺茫,恢复高考给了他们希望。他们信心十足,与应届毕业生的高中生们比拼竞争。由于考试的人多,录取人数有限,再加上学校也很少,录取的比例极低。

查了下资料得到以下数据。

1977年570万人参考27万人被录录取率4.8%

1978年610万人参考40.2万人录取录取率7%

1979年468万人参考28万人录取录取率6.1%

1980年333万人参考28万人录取录取率8%

1981年259万人参考28万人录取录取率11%

1982年187万人参考32万人录取录取率17%

1983年167万人参考39万人录取录取率23%

1984年164万人参考48万人录取录取率29%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知青与应届生比拼竞争高考直到82年以后才结束,当时说是高考录取率,其实是从高分到低分从重点大学到一般本科、专科、中专、技校都算在内的所谓高考录取率,真正算得上高考录取的应该只能算专科以上的学校录取的人数。

1977年的高考时间在77年的冬天,由于应届高中生还没有毕业,参加高考的主要是上下乡的知青、工人、农民、以及少量士兵。

七八年春天,恢复高考的首批大学生入学,接着夏天又进行了七八年的高考,虽说是两个年度,其实相隔就是几个月,参加考试的人数两次加起是1180多万。父子、兄妹、师生、夫妻共同进入考场的比比皆是。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其实当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就一百多万人,直到八二年后,社会考生才逐步退出高考的大潮,应届毕业生才成为高考的主流。

我是80年毕业的高中生,当年参加高考成绩在开阳算是名列前茅,但由于视力问题,所以本科学校拒录了,差一点没有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安顺师专录参加取的的化学科李有刚老师了解到我的成绩后,觉得未被录取十分可惜,就要县招办的领导,征求我的意见,是否愿意到安顺师专化学科学习,若愿可以录取我。

其实在数理化三学科中,我较喜欢物理,后是数学,所以填的自愿主要是物理或数学专业,没有填化学,也没有填师专。当时知道本科学校被拒,万念俱灰,脑子一片空白,家里人怕我想不通,作出过急事,我大哥班都不上,天天陪着我在县城周边游山玩水,讨我开心。父母、姐姐等全家人都开导我,至今记忆犹新。在他们的开导下,我到安顺师专化学专业学习。现在想来十七八岁的青年如果不是家人的开导,不是老师关爱,不是当时招办的领导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我肯定已经进不了大学门,后果怎样不得而知。我感谢这些人对我的关怀,给我创造了机会。

正因当年高考录取未能直接进入本科大学学习,心里总是感到缺陷。在后来的工作中一直希望能通过到省教院进修完成本科学习,圆了自己的梦想。无赖连续几年都没有化学专业的进修名额分到我校,所以一直没有机会。这次有了名额,我一定争取学校能给我机会,让我报名参加考试。我向学校领导报告了我的想法,希望他们能支持我。当时我们化学教研组有七个教师,符合考试条件的有好几个,学校领导告诉我,他们征求下其他人的意见在答复我,我在等待中已经开始复习准备,后来校领导告诉我其他人都说难于复习,不参加考试,这个名额就给我去考。我很高兴,千感谢万感谢,算是吃了定心丸。

考试时间已临近,五月份就要考。所以复习时间很短,每天我都抓紧业余时间复习。可是好景不长,我们组里不知哪位神仙突然发难,向学校领导质疑:说领导偏心,为照顾我参加考试,给我安排的课时很少,为我考试提供方便。他们几个也想参加考的,但课时太多,没有时间复习,怕考不好后成为笑柄所以只好放弃。如果我的课时跟他们一样多,他们就敢于去报考。这事越演越烈,后来竟成为学校领导难于协调的问题,几个有资格的同事都要求给予同等机会,共同竞争。校领导在无法作出决定的情况下,给我做工作,先是给我加了课时,后来又说没有办法名额只有一个,采取抓纠的办法,谁抓到谁去考。我坚决反对,不同意这样做法,认为这就像是儿戏一样,已经答应了我,为何又变卦。

但事情真就是按这种方式进行了。一天开教研会,教研组长突然说,这个进修的考试名额,由于大家都强烈要求参加考试,所以将问题反映到校领导后,校领导班子提出两个处理办法:

1.将这个考试名额退回。学校不安排这个名额。

2.由于僵持不下,学校也难于确定谁去考,所以采用抓纠的方法,谁抓到谁去考。

我一听这样的决定,真是没有道理,所以坚决反对。

其他人说,为了不让这个名额浪费,还是采用第二条----抓纠。我如果不参与抓就视为放弃,他们几个抓,谁抓到谁去考,他们真的就抓了。一位同事抓到后,十分兴奋。

但我却十分的恼火,找校领导理论,好在学校是一个领导班子,有领导认为这样做确实有不妥,因为早前就已经同意由我去报考的,现在的处理有些失信。

我向领导提出,既然其他几位同事都想深造,提高学历。应是好事,但这只是考试的名额,并不是录取的名额。还要考得上才算数。我要求领导给我一个介绍信,我到省教院去争取报名。

学校领导看矛盾难于调和,只好顺应此法,给我开了介绍信,并且县教育局也加盖了公章。

我带着这个介绍信立即赶来贵阳,但心里没底,不知是否会得到同意。

到了学院,找到招生办说明情况。学院招生的考师看我如此认真,也就网开一面,说考试特批一个名额给你,但主要还是要看我考试成绩能否通过,录取是靠分数说话。就这样,我算报名了,可以参加考试了。

后来,抓到纠的那位同事与我一起参加了考试,我考上了。到校经过两年的认真学习,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完成了本科学历。

现在想起入学进修的这段经历,我仍历历在目。

当时认为几位同事是故意与我过不去,现在想来,还是因为那是国家的教育资源匮乏,而需要接受教育的对象太多。僧多粥少的情况,自然会演出一些闹剧来。加上一些人面子观强,生怕考不上,回去丢人,受同事歧视,既想考又怕考的复杂心态下就生出了枝节。今天想来都是可以理解的。

最近到学校新校区参观,心情非常高兴,学院不仅规模扩大了几十倍,环境也十分优雅。建设规划大气严谨。师弟师妹们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定能学有所成,成为建设贵州,发展贵州的栋梁。

当年要是有现在的发展规模,哪里还有我经历的连考试的一个名额都争得如此的激烈?

祝愿母校越办越好。祝愿我们的国家能让想读书求学的青年都能如愿以偿。接受更加完美而全面的教育。把国家建设得强盛而美好。成为世界的天堂。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本网站总访问人数为: 人!

贵州师范学院校友办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 邮编:550018 电话:085162772506277228 邮箱:13536429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