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师范学院校友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校友刊物
 
校友文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校友文苑>>正文
十年师院人,一生师院情
2016-08-25 20:42 袁惠民    (阅读:)




十年师院人,一生师院情


袁惠民



相传凤凰每500年自焚为灰烬,再从灰烬中浴火重生,循环不已,成为永生。回首贵州师范学院的建校历程,如同凤凰一般,历经了无数的坎坷和磨炼,以大破大立的无畏精神,毅然选择了转制之路,最终实现了重生。

20024月,我调任贵州教育学院,担任院长。初到学院时,所见所闻都倍感失落,狭小的校区、凌乱的建筑、烦躁的公园游乐园发出的声音、缺乏生机的软环境,让我无所适从。在这样的环境中办学,既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学习氛围,也不能为教师搭建一个好的教书育人和科研平台。学校该往何处去?未来在哪里?我很茫然。记得2003年,非典爆发,无论是应对条件,还是应对措施,一切都显得是多么的捉襟见肘。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我似乎看到了一双双期盼改变学校办学条件的师生的目光,是这样被动等待、苦熬苦撑,还是在困境中突围,成了摆在我面前的当务之急。我暗自泪流心里,深深感到我身上的担子和责任不轻呀。一夜失眠,第二天一早,我便去约见了陈石同志(时任贵阳市副市长、金阳新区建设办主任)。他很热情,安排人介绍了金阳的发展规划情况,支持我院入驻金阳,说有几个地块可供我们选择。于是,我们一连看了好几个地方。金阳那时一片荒凉,道路也很泥泞,有时连中午饭也顾不上吃,东奔西跑,最后终于相中了离十二滩不远的一个地方,就是今天奥体中心的斜对面。我把班子的组织去看,大家都说可以,甚至有的同志在规划该如何如何布局。马不停蹄,我带队全身心投入到办理土地用地手续的工作中。几个月下来,没有任何进展,一会说没有用地指标了,一会又说要省政府批文。我看再这样耗下去,不行了,得另寻他路。于是,又四处出击打探。我至少寻看过十个拟选校址,都因为种种原因选择放弃。到了20045月份,说乌当有所职中,可以兼并重组,我去那里一看,地盘不大,但后面的空地可以扩展。于是与乌当区政府接触,他们说曾与商专签了协议,省政府没有批复。我立马赶到省政府六处去了解情况,说乌当职中的教职工反对,看来不行。我并没有因此而丧气,带着人又去了乌当职中,看绕开它,还有无地块。爬上职中旁边的山头,立马吸引了我,放眼望去,几个不高的小山包,没有一家住户,视线也很开阔,是一个办学的好地方。于是,下到山脚,四处一转,有几百亩是不成问题的。带着许久没有的兴奋,直扑乌当区政府,立即得到大力支持。于是,我亲自带队拉开了艰辛坎坷而又幸福的用地手续的办理之中。为了学院的发展,我们一开始从两三个人东奔西走,到建设和改制迎评时全院上下人人上阵;从开建时的荒山一片,到建成优美校园。这一切的一切,处处都闪耀着独特的教院精神

我想说说筹措建设资金的事情。经过一年多的奔波和辛苦,乌当校区用地手续跑得差不多了,征地费、占补费马上得支付。我把家底盘算了一遍又一遍,只有3000来万的资金,9万多元一亩,还差一半的钱从哪里来?这么个好地方,要是不及时支付,征地拆迁补偿就无从谈起,学院可能就要错失发展良机。找地办手续的沙尘还未褪去,我又踏上了找钱的征程。工行、建行、农行、市商行找了遍,所有可能为我们提供贷款的人一一去拜访,最后说到底,没有抵押物,都说不具备放贷条件。后来我们打听到说可以争取外国政府贷款,于是找到省发改委的领导,开始打报告,写论证材料。开始是争取沙特贷款,后来改成了科威特贷款。这笔贷款来之不易,历经若干年,要是没有我们永不言败的精神,早就灰心和放弃了。在这笔贷款八字还没有一撇的时候,我们拿着省发改委同意的报告,找到了贵州省农村信用联社,他们安排乌当区信用联社,算做个担保物。得到他们大力支持,放贷3000万元,总算凑齐了划拨用地的征地费,学院的新校区建设之路终于拉开了序幕。没有建设资金,先找施工企业垫资修建,再到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去四处化缘,请求支持帮助。在最困难的时候,还向兄弟院校伸手借钱。期间的酸甜苦辣、无数周折,不历经是无法体味它的艰辛的。那个时候,我们没有退路,不早一天建成新校区,就不可能顺利通过改制评估;不早一天让学生入驻,开展招生办学,就只会陷入困境和危局,永远谈不上未来。

8个多月没日没夜的建设终于有了成果,一座崭新的校园矗立在我们面前。2009年,专家全票通过学院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贵州师范学院。我作为贵州教育学院最后一任院长,成为了贵州师范学院第一任院长。回想学院从我刚到时的一千多名全日制在校生,到我离开时一万多名全日制在校生;从简陋的办学条件到优美的校园环境;从除了上课还是上课,到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研究课题等实现了零的突破;从从未引进博士,到高层次人才不断涌入,其间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事迹和难以忘怀的片段,处处体现出了在任何困难面前,也难不倒师院人的可嘉的精神品质,实现了向师院精神的升华。正是一大批勤劳智慧的教职工,才造就了学院的华丽转身。

20122月,我调离学院。在学院工作的十年,为了学院的发展,我全身心投入和付出,有好多好多的感慨、激动和自豪。虽然在奋斗中困难无数,历经坎坷磨难,但我从来没有失去过信心。我要感谢学院的全体师生,在学院最困难的时候,他们时刻和学院在一起,与学院共患难。大家在困难中磨炼的坚强,是我一生最为珍惜的精神财富。今天回想起来,其实这十年也是我人生收获最多的十年。我真正理解了在困境中的坚强,真正学会了人与人的交往,真正懂得了宽容与力量,真正体会了无悔而前往去做我们该做的事。

我常常回忆和怀念在学院工作的日日夜夜。在我的人生中最宝贵的黄金岁月里,我用我的挚爱献给了学院,它让我永远感到人生的意义和真谛所在。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了那些燃烧激情和斗志的岁月,想起了一起奋斗拼搏的战友们。感动的人、感动的事太多太多,我的脑海里已经深深烙下学院的情结。我衷心的祝愿师院蒸蒸日上,明天更美好。

十年情缘,在我心中我永远是一个师院人。

 (作者系贵州教育学院最后一任院长,同时又是贵州师范学院 第一任院长)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本网站总访问人数为: 人!

贵州师范学院校友办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 邮编:550018 电话:085162772506277228 邮箱:135364293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