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师范学院校友网!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校友刊物
 
校友文苑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校友文苑>>正文
发现格丼河
2013-12-03 16:29     (阅读:)

 

2001年初,我与蔡丽玲教授商谈学会的文化下乡时,蔡老师说,可以去紫云县水塘乡,它是麻山地区的贫困乡镇。这使我联想到《参考消息》上转载的“欧洲时报”的一则消息,几位德国和法国的洞穴专家,在贵州紫云县发现一个12.6万平方米的大洞穴。我立即表示同意。

在“五一”长假期间,学会20余人,驱车前往水塘乡,给那里的农民带去书籍、文具和衣物。在座谈会上,学会常务理事、省政协常委刘隆民教授说,他将为乡里争取资金办图书室。

会后,乡党委书记杨文学带领我们去游格丼河。我问一位苗族老乡“bēng”字怎么写?他说,格丼河的丼字字典上没有,是他们创造的。读音就是一块石头落到井里的声音。

格丼河是一条清澈透明秀气的小河,穿连着几个景点:大穿洞、小穿洞、中洞、天坑、悬棺等。格丼河水,从高80米、宽50米的大穿洞流入洞中,经十余公里后,从小穿洞流出。

站在小穿洞前,但见一条50米宽的堤坝拦住了河水,形成一个翡翠般的月牙塘嵌在巨大的石壁下边。杨学文书记说,他曾经陪两位法国科学家,划着橡皮船,逆流而上进入洞中30米,那里是一个地下大厅,他们用仪器测出大厅面积为12.6万平方米,差不多有17个足球场那么大。法国人说,这是世界第二大洞穴,因为大厅的上面半山上有一个中洞,居住着十多户苗族人家,法国人将这个大厅取名苗厅。

在回程的车上,我建议大家写文章,宣传格丼河,以推动水塘乡的旅游业。几天后涂万作的《洞穴深处有人家》 、黄鹰的《奇异的燕子洞》、杜林的《五星红旗在洞中升起》 、我的《格丼河:山险水秀洞奇》等一批散文相继在报上发表。很快便引起了省内主流媒体的重视,报纸、电视、广播的记者纷纷前往格丼河采访报道。不过,也许是字典上查不到井字,他们把格丼河格凸河。跟着中央和外省的记者也不断光临格丼河,使其名声大振,很快使成为贵州的著名风景区。作为省城的一个学术团体,贵州省写作学会应该是格丼河景区的发现者和第一个宣传者,从此,学会的文化下乡又多了一项内容,宣传所去村寨的旅游资源。

 

作者:袁昌文 

注:曾任学会第五、第六、第七届会长,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理事,“走遍夜郎故土书系”总主编。贵州师范学院终身教授,获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在高校上过写作系列课程7门,主编教材5种,获教育部曾宪梓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著述580万字,主编丛书6套,计118种。在省内外获奖数十次,其中省部级奖七次。《文学写作技巧》获贵州省首届社科优秀成果2等奖、主编的《写作技法大观》 、《千种文体写作》分获贵州省社科优秀成果3等奖。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本网站总访问人数为: 人!

贵州师范学院校友办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高新路115号 邮编:550018 电话:085162772506277228 邮箱:1353642933@qq.com